电缆桥架载荷
电缆桥架的载荷分为静载荷、动载荷和附加载荷。
静载荷是指电缆敷设在电缆桥架内的电缆种类、电缆数量、每根电缆的外径重量/单位长度,根据电缆敷设路线的不同而计算。
动荷载是指电缆桥架安装、维修过程中施工和维修人员的重量。对于轻型电缆桥,一般不考虑动荷载,即不允许人站在桥上。如果需要考虑人,跨度应该适当缩小。额外的负载只在户外是指负载引起的雪,冰,风能和电磁力,是相关的自然气象条件安装位置和带电体的性质,应根据各种条件在设计计算。
2. 桥架选择步骤
(1)确定桥架宽度、层数、支撑点类型和间距,以及每层桥架上索的分布情况。
(2)计算各层索的均布荷载(kN/ m2),初步确定桥架的模型和规格。
(3)根据缆索荷载值对桥架进行强度校核。验算公式如下:
用Q = q1 + q2式中,Q1——电缆均匀分布荷载(每层均匀分布荷载的值)(kN/ m2)M2),均布荷载为托盘、梯子或电缆槽的荷载;Q2——考虑铺设或维护电缆时,等效于人的重量(kN/ m2)的均匀荷载M2)、q2值计算,人体体重一般计算为P =90kg。表示集中荷载和均布荷载弯曲距离
根据弯曲距离相同的情况:式中:P——1人荷载(kg)
1个支点距离的布置(当支点距离不等时为值)(m)
Q2——1人等效均匀载荷(kg/m)
根据上述初步确定的桥架模型、规格和支点间距,查阅厂家的样品数据,反复核对距离和桥架模型,直至满足荷载要求。
(4)偏转
对于如何确定偏转值没有明确的规定。显然,在重负荷区域,应降低卷绕度,即钢量相应增加。因此,在计算中,只要充分利用钢的许用应力,保证足够的安全系数,挠度与跨度的比值(支撑点之间的距离)应为1/250~1/150。